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那么无趣的人和有趣的人说话有什么区别?
不要以为用两句网络流行语,就是说话有趣了,其实人云亦云,只会显得无趣。
比如,同样是表达“与我无关”,用最近流行的“雨我无瓜”,其实有点俗。可如果用一句歇后语,“我是小姑子嫌嫂子丑,和我没啥关系”,就会给人留下不一样的印象。
那怎么才能成为一个说话有意思的人呢?
今天,小编就分享一本与此有关的书:《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
作者大卫·尼希尔的自我评价是“生性无趣”,还很害怕当众讲话。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的期末需要上台演讲——为了克服恐惧,他灌了4瓶啤酒之后才上台,结果……得重修。
后来,为帮一名患病的朋友举办募捐,大卫不得不硬着头皮亲自上台演讲,他才开始学习脱口秀的技巧,结果,还真的把自己训练成了有趣的人。
他这才发现,原来幽默和有趣是可以后天训练出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向脱口秀演员学习,不仅能让自己的话语富有魅力,还能改变你的个人形象,助力职场发展。
//你可以向脱口秀演员学什么?
向脱口秀演员学习?可是我们大部分人永远都不会登台表演脱口秀。
但大卫·尼希尔在书中告诉我们:向脱口秀演员学习幽默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沟通、当众发言等能力,否则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搞笑,假扮大猩猩可能更直接。
正如书中所说:“顶尖的商务演讲人都在使用幽默技巧。他们处理笑话的方式和脱口秀演员相同,虽然他们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这是因为,无论是商务演讲、谈判等职场沟通,还是知识性演讲、搞笑脱口秀,最有力的手段都是讲故事,而故事总是能够直达人心。
大卫举了Airbnb(爱彼迎)拉到风险投资的例子。
Airbnb这么奇怪的名字从何而来?原来,它的全称是Airbedandbreakfast(充气床垫和早餐),来自于两位创始人在创业初期,因为付不起房租而把自己客厅地板上的三张充气床垫租出去,还很周到地为客人提供早餐。
原来,一切只是为了多赚点钱来交房租——和那些宏大且听上去情怀溢出的创业故事不同,这个故事有点搞笑,但很能突出他们的坚韧决心和绝妙的创意。正是在像脱口秀一样讲完这个有趣的故事后,著名投资人格雷厄姆就决定了押注Airbnb。
在书中,大卫还提到了许多脱口秀演员都会用到的实用技巧。
比如,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段子库,并且给那些好玩的段子一个抽象的主题,以方便以后利用。
例如“如何与领导沟通”这个主题下,可以有这样的小段子:
今天我闯祸了。办公室的鱼缸新养了些小虾,我正在看,领导过来了问我养的啥。“虾啊!”我说。领导一愣,走了……
无论是网上看到的段子,还是生活碰到的真事,都可以简短记录,归类在不同的主题下。
收集段子并在合适的时候引用,只是变有趣的手段之一,更根本办法,是掌握段子的创作规律,把自己变成原创段子手。
//用“漏斗”讲段子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特别佛系,从来没真正体会过,努力可以有多么大的力量。
但我的一个朋友就不是这样。虽然他是个月薪的普通白领,可最近就在广州的珠江新城买了一套房。
过程特别励志:一年前,他给自己定下买房这个目标后,就开始了极度自律的生活,上下班坐公车,回家自己做饭,不去酒吧,不泡妞,每月强制储蓄,努力工作,提升自己……
一年后,他真的用辛苦攒下来的3万元加上他爸爸给的万买了房。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而它的核心原理其实很简单,大卫在书中把它概括为“笑话漏斗”模型。
大卫说,一个典型的笑话是漏斗状的——从宽到窄。最开始要铺开故事面,以大众化的话题开头,让听众觉得和自己有关联;接着再引入自己的故事,并逐渐把讲述缩小到包袱和笑点,有时候这个笑点就是以非常细节的形式出现的。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
很多人都会在演讲中讲述自己的过往,而曾在白宫表演脱口秀的华人黄西,是这么讲述自己的——
很多人说中国孩子是骂大的。在家里,家长总是爱说:“你怎么笨得像猪一样!”因为长期被骂,导致很多孩子都有自卑心理。
但我不一样,我爸从小到大一直夸我,但我还是很自卑。他是这样夸的:“黄西,你真行!全班45名同学,你考43,你真行!”
在学校,老师总爱说:“你们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里面最差的一届!”我听了好几遍后受不了了,说:“其实上一届比我们这一届还差!”老师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因为我留级了!”
到了工作单位,领导有时候也会让你感觉毫无价值,甚至很紧张。有一次领导对我说:“公司有你没你都一样。”我说:“当然不一样,你每个月得多付我一份工资。”
还有一次我说:“老板,我想出去创业。”他说:“我很替你担心啊。”我说:“谢谢老板。反正不成功再回来呗。”他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黄西讲述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的经历,都不是直接从自己开始,而是从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话题入手,比如“很多人都说中国孩子是骂大的”、老师说“你们是最差的一届”、“领导让你感觉毫无价值”,这都是听众非常熟悉的话题。
话题引入后,黄西以个人经历的丰富细节来营造笑点,比如爸爸说的“你真行”,通过细节来抖包袱。从宽泛的话题到个人经历,再到具体细节,由宽而窄地带领听众进入笑话,正是一个漏斗的形状。
再看看我刚才提到的“买房”段子——从“现在年轻人很佛系,不去努力”开头,不管听者是赞同还是马上想要暴起反驳,都是能迅速和他们建立起关联的好铺垫。
接下来详细描绘这位朋友自律的努力,同样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最后把攒下的金额和父亲给的金额揭露出来,细节本身就构成了笑点。
可以看到,“笑话漏斗”模型的精髓并不复杂:第一要有一个宽泛的背景来引入,和受众迅速建立联系;第二是找到笑点所在,用细节去丰富这个笑点,每一个细节都在强烈地导向最终抖出来的包袱。
让我们再看看大卫举的一个商务演讲的案例——他上手润色了一位联合利华高管讲的段子。
这个段子源自这名高管在出入境时和海关人员的对话。原始版本很长,讲者可能要讲1分多钟才能讲到有趣的地方,而大卫用“笑话漏斗”重构了它。
铺垫:
工作总是要出差。
具体到自己:
我有一本巴西护照,这让我总在移民局遭遇一些有趣的事。
故事主体:
上一次我和工作人员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来这儿?”
“我在联合利华做市场营销,来这里出差过很多次了。”
“联合什么?”(通过细节呈现出海关人员对这份工作毫不了解。)
“噢,我在‘多芬’工作。”
“做市场营销?”
“是的。”
“多芬还需要市场营销?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牌子。”
包袱:
我笑了起来,但笑得很局促不安,因为我怕自己此时此刻饭碗不保。
这是对品牌传播很有利的一个段子:它表明了这个牌子的知名度之高,让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意义都遭到质疑——其实暗含的意思是营销做得太成功,是一种高级的自嘲。
但再好的idea都要精彩地讲出来、让人发笑,才算成功。这就是大卫用“笑话漏斗”改善段子的目的。
如果你听过德云社的相声,可能也会发现,“笑话漏斗”和相声中抖包袱的技巧有相通之处。
想想郭德纲都是怎么开始一个段子的。例如拿于谦老师“砸挂”,都是从大家熟悉的地方开始讲起——“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或者“于老师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开始的方式非常老套,但是能够迅速建立起和观众的联系。之后再慢慢讲述故事细节,直到最后抖包袱。
除了“笑话漏斗”,大卫在《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里,还总结出了将脱口秀技巧应用于日常的其他几条原则。这些幽默技巧都能成为你破除沟通坚冰的利器,让你自信满满地迎接挑战。
//幽默不只为了搞笑
哈佛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的三名学者,曾在年发表过一项研究成果:在职场中,适当的幽默感有利于提升一个人的地位,不过也有风险——不恰当的幽默效果会适得其反。
论文举了一个例子:
迪克·卡斯特罗在就任推特公司COO的前夜,发了一条推文:
“明天是正式成为COO的第一天。任务#1:架空CEO,巩固权力。”
IAC公司的贾斯汀·萨科在飞往南非前也发了一条推文:
“正要去非洲。希望我不会得艾滋病,我是白人!”
两条推文都想要传达幽默感,但很明显,前者很成功,后者很冒犯。
而故事的结局是:迪克·卡斯特罗后来真的成了CEO,而贾斯汀则因为歧视言论引起争议而被解雇了。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在宣传时犯了同样的错误。
官方微博想要“幽默”一把,贴了两张图,一张是男观众看剧时的脑回路:分析剧情、捋顺人物关系、猜测幕后黑手;一张则是女观众看剧的脑回路:服装妆容、雷佳音好帅、易烊千玺好帅。
这条自以为“幽默”的微博被骂得惨不忍睹,讲这个段子的人对社会环境和受众的认知几乎为零,像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因此,大卫在这本《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里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告诉读者:变得幽默、有趣,核心在于“不要自嗨”。
这是一条在职场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意味着在工作中随时认识到表达、协作、服务的对象,并且重视他们。
相比分不清场合的人往往自讨没趣,有幽默感的人往往对当前语境和所处场子的氛围有敏锐的感觉,甚至敢于自黑、拿自己开涮,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比如,雷军因为蹩脚的英语“AreyouOK?”被鬼畜,已经是火遍全网络的梗。在一次活动中,他故意对在座的大学生们“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你是大学一年级,我建议你先把英文学好……”台下立刻爆发出笑声。
他又紧接着说:“我很遗憾,因为我的英文水平比较差,搞得我的母校因此蒙羞。我还是武汉大学的杰出校友,我看网友评论说,武汉大学的英文都是体育老师教的。”
台下笑得更大声了。而这个视频片段传上网后,也让大家对这位看似腼腆老实的工程师有了“幽默风趣”的新印象。
雷军
这就是“不要自嗨”,对于擅长观察环境、理解听众的人来说,到处都是可以用来幽默的素材。一个真正有趣的人,随手拿起桌上的杯子都能对你讲一句好玩的话来——不是他有多懂杯子,而是他懂你。
有幽默感的人更能体察受众。无论是在商务沟通、谈判还是在内容输出、产品设计上,幽默感所意味着的自省和体察他人的敏锐洞察,都是稀缺的工作能力。
因此,我们练习提升幽默感,不仅仅是为了把人逗笑,也是在训练自己对环境和人的敏感度。
这和许多关于幽默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人们喜欢有趣的人,不仅是喜欢被逗笑,还和“有趣”背后体现出的高情商、高工作能力有关。
所以,大卫在《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中给我们上了一堂脱口秀课程——即使我们一辈子都不会登上脱口秀的舞台,这门课依然可以助力职场的成长,乃至日常人际关系的维护。
所以,与其羡慕别人有趣,不如自己也来训练幽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