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早间,顾家家居(,SH)和喜临门(,SH)双双发布公告称,顾家家居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以不低于13.80亿元的价格收购绍兴华易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易投资)持有的喜临门合计不低于23%的股权。如果交易能够顺利完成,顾家家居将成为喜临门的第一大股东,可能导致喜临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上述公告显示,华易投资已于年10月14日与顾家家居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顾家家居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以单价不低于每股人民币15.20元,总价不低于人民币13.80亿元的价格,收购华易投资持有的喜临门合计不低于23%的股权。本次交易涉及业绩承诺与对赌,具体以双方签订的正式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为准。
软装行业的联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同位于浙江的浙派家居行业上市公司代表,顾家家居与喜临门在软装家居方面为重要竞争对手。资料显示,喜临门致力于科学睡眠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床垫、软床、沙发及配套产品。顾家家居则专业从事沙发、软床、床垫等软体家具以及全屋定制家居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运营。
市值规模上,二者近年来增长速度均十分可观,年度顾家家居实现营业总收入66.65亿元,同比上升39.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2亿元,同比增长43.02%。喜临门年营收31.87亿元,同比增长43.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39.18%。
根据喜临门的公告,若上述协议签署并实施完毕,顾家家居将持有公司不低于23%的股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对于本次收购对公司的业绩影响,顾家家居方面表示,本意向书的有效期为6个月,正式协议的签署尚需满足一定的条件,预计本意向书对年度的业绩无影响;若本意向书顺利履行,喜临门将成为顾家家居的控股子公司,预计未来可以为公司带来相应的产业整合资源协同机会和经营与投资收益。
顾家家居方面称,本意向书的签订将为双方良好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可以丰富公司床类系列品牌布局及产品序列。同时,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包括软体家具在内的家居建材行业面临品牌集中度不高、行业较分散的情况,“大市场小行业”是行业标签。与此同时,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家居建材行业迎来调整期,“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将进一步深化。
不过对于本次两大家居上市公司的联手,是否对未来整体市场有标志意义?家居行业专家唐人表示,目前国内家居市场行业集中度低,两家上市公司联合营收过百亿规模对行业影响程度有限,一定程度上看,可能还是因为两家公司经营资金等问题。
喜临门资金压力不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喜临门近期营收业绩增长能力可观,但其上市公司现金流以及控股股东资金问题已有显现。
资料显示,喜临门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44亿元,同比增长55.62%;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9.55%;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4.07%。而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只有负2.23亿元,同比下降77.67%。
为解决产能饱和等问题,9月18日,喜临门公布了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修订稿),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95亿元,投入喜临门产线智能化升级项目,成都喜临门家具有限公司新建软体家具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不过,发布上述公告尚不满月,大股东却突然大幅转让股权。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眼下A股市场震荡,股票下行压力大,发行债券难度加大,大股东转让股权或与债券发行不顺有关。
对此,记者联系喜临门董秘张毅,咨询大股东转让股权是否与资金压力有关等问题,不过未能收到回复。
记者注意到,最新公布的股权质押信息显示,喜临门大股东华易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为1.7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92%,其中累计质押/担保公司股份总数为1.65亿股,占华易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3.10%,占公司总股本41.82%。
9月29日,喜临门还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可交换公司债券追加担保及信托财产的公告》,公告显示,华易投资于年9月23日完成本次债券第一期(债券简称“16华易EB”,债券代码“”)非公开发行工作,标的股票为华易投资持有的喜临门A股股票,本期债券实际发行规模6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喜临门表示,本次追加担保及信托财产前,用于第一期债券担保及信托的喜临门A股股票数量为万股,由于市场波动股价下跌,华易投资对第一期追加万股喜临门A股股票作为担保及信托财产。截至9月29日,华易投资用于第一期债券担保及信托的喜临门A股股票数量为万股。
浙江天堂硅谷产业并购部总经理李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股价的连续走低,对于高比例质押的大股东来说资金风险明显加大,从上述情况来看,喜临门大股东本次出售股权行为为缓解资金问题的概率较大。
10月15日,喜临门股价报收12.83元,上涨10.03%。不过在此前,公司股价持续走低,相比6月初的23.44元,股价下跌已近半,为近一年的最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