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思床垫原本高高兴兴打算上市的,谁知遭遇证监会打假,证监会提出的问题多达59个。最有争议的是:广告里的“洋老头”是谁?这个“高仿”乔布斯的洋老头手拿着烟斗,表情有倔强、沉思和些许质疑,好像在说“我为啥被挂在这儿?”反正看起来很高端。
凡是有慕思床垫的地方都有这个“洋老头”,甚至在高速路上也会被带有这个“洋老头”的广告吓一跳。众多消费者被证监会一问也懵了,这个“洋老头”是谁呢?凭什么能占据全部慕思床垫的半个广告牌?
一、“洋老头”是谁?
有人说他是慕思床垫的创始人,也有人说他是高级设计师。有人认为慕思是法国的品牌,也有人认为慕思是意大利的,总之这位“洋老头”与慕思联系紧密。
这位“洋老头”既没有出现在任何慕思床垫的活动中,也没有具体哪一款床垫是他设计的,更没有任何影视作品,也没有任何故事。总之,江湖中既没有真人,也没有他的传说,但是他确确实实地被以最大篇幅挂在慕思床垫的门面和广告牌中。
那么这位“洋老头”的身份只有慕思能说清楚了,那么慕思是怎么说的呢?在公司成立之初,慕思自称是法国品牌,创始人是这个“洋老头”--法国皇家设计师DeRucci,公司的英文名字也是DeRucci。
此外,在广告中还写道“源于年”,但是现代意义的床垫发明于年左右,独立袋装弹簧床垫是席梦思发明的,那一款床垫叫“甜梦”。慕思给大众营造出慕思是法国高端品牌的错觉。
在慕思公司成立的这些年里,一直宣传自己是法国的品牌,但是对自己成立的时间和具体位置只字不提,也没有发布过任何成立时的资料。慕思的出身跟这位“洋老头”一样飘渺。
现实中,这个“洋老头”跟慕思还真没有多么紧密的关系。年,慕思与一位国外老人签订协议,永久使用他的一张照片。换句话说,只是这位老人的一张照片的使用权卖给了慕思。而且这位老人真名叫TimothyJamesKingman,是一位教师,并不是设计师。
“洋老头”很无辜啊,莫名其妙成立一个品牌的创始人,没有收到钱不说,还“忽悠”了老百姓这么多年。这么说慕思在成立之初就在欺骗消费者,那么慕思到底是在哪里成立的呢?他还做了些什么夸大虚假的事情呢?
二、慕思成立在东莞
为了宣传“欧洲血统”,慕思还花大价钱请了一个来自于法国的设计师“莫瑞斯”作为首席设计师。年莫瑞斯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在言语中暗指慕思是欧洲的品牌,其质量是国内品牌无法比拟的。作为首席设计师,“东家”是哪里的,他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为了“欧洲品牌”的定位,单单请国外的设计师是不够的,除了引进欧洲的设计师,慕思还在年还与欧洲多家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引进睡眠系统制造材料和技术。年公司聘用了丹麦知名设计师尼尔森·詹姆斯,年慕思在德国开了门店。
真实情况是,慕思公司是年在广州东莞成立的,而且创始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因为当时床垫品牌很多,慕思想要尽快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就打起了“认爹法国”的主意。慕思标榜高端,它的产品用户评价怎么样呢?慕思公司在产品研发中投入了多少呢?
三、慕思床垫问题多
慕思床垫的平均售价在多,这个价钱在行业中是普通水平。但是慕思的利润最高能达到81%,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多。这种不符合行业规律的利润比例肯定是不合理的。
年-年,慕思公司的净利润分别是2.43亿元、4.35亿元和5.76亿元,综合毛利润在50%左右,而行业毛利润还不到40%。可见慕思的售价与成本价差了多少。
既然每年赚了这么多钱,慕思公司在宣传和研发上都花了多少钱呢?首先慕思公司拥有项专利,其中项是外观专利,其他专利加起来都不到外观专利的一半。
慕思在研发投入上很“惜金”,年的研发费用不到1千万,比定价低于元的同行所投入的研发费用还少。与研发投入相反的是,慕思在广告上出手阔绰。
在过去3年,慕思公司在冠名赞助和公共交通广告两项就花了11.86亿元,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15%。不仅如此,销售费用也在10亿元左右,比同行喜临门和顾家家居的消费费用率高出12%甚至更多。
把钱都花在销售和宣传上了,慕思床垫的质量如何呢?慕思床垫的实际价值与标价是否对等呢?其实用户对慕思公司的投诉也不少,主要是尺寸不达标、异味严重和短时间使用变形等。
不仅如此,慕思床垫还被自己的经销商实名举报了,因为公司对经销商的态度“很霸道”,并存在涉嫌偷税漏税行为。现在慕思公司上市没有成功,反被群起而攻之,证监会发问、用户投诉、经销商举报。
当初练就的“灵丹妙药”送慕思“上青天”,如今成了“鹤顶红”。其实,像慕思公司一样给自己定名国外的品牌也不少,结局不会比达芬奇家具好。
总结
慕思公司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却始终没有明白质量和服务胜过一切的道理。我国很多企业能潜心于研发,忠于质量,不仅在国内市场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慕思公司却只在包装自己上下功夫,如此华而不实,最终面临的是失去整个市场。
我国居民对于品牌的认知和理性消费都已上了一个台阶,市场监管体制也日渐完善。尤其是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时代,想要对一个品牌追根溯源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想靠虚假宣传来忽悠大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慕思公司用这个“洋老头”忽悠了大众十几年,以后恐怕是不管用了。有关部门会不会追究慕思公司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甚至是不当得利呢?毕竟证监会已经发文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各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