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醉余堂主人
“买苹果手机就是不爱国了吗?哪能这么看?那还开放干什么呢?商品就是商品,对商品的选择,取决于个人喜好。媒体的炒作有时候偏激,偏激容易产生民族主义,这对一个国家是没有好处的。”
这段话,是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接受了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的采访时说的。可以说,任正非这段话说得既非常大气,也非常务实。
记者问起,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是否使得华为到了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任正非明确说,不会。
他说:
在我们没有受到美国打压的时候,我们的公司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很多人惰怠了,大家口袋里都有钱了,不愿意去危险地方工作了;但现在我们公司全体振奋,整个战斗力蒸蒸日上,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在最佳状态了!
他的种种言论,让很多人出乎意料!
是的,他的话总是不太让人理解。但是,这些让人难以一下子理解的话里面,往往包含着很深的致富变强的道理!
1
现在华为已经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领头大哥了,但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居然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我一开始有点儿看不懂,但读完他的传记,我才明白:他的哲学底色,是一种大格局下的高空俯瞰,是一种不断蜕变的自我革新。
如果说,任正非刚刚开始创办华为的时候,资金少,人员少,机会少,那时他说目标是要活下去,人们是信的;但到了后来还这样说,是不是就有点儿矫情了?
——没有。
任正非上高三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个白面馒头。这种穷出身,让他时刻有着危机感。所以,他没有时间悲春伤秋。家庭的责任,生存的需要,让他孤注一掷,努力“活下去”。以至于后来华为都成了中国国内无可争议的IT行业老大了,他还在说:“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只想这几年如何活下去。”
而这种信念,也直接影响了他对员工待遇的态度。
有一年,因为货款回收太慢,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新产品开发要被迫停止,全体员工也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员工士气极为低落,很多人请求辞职。后来,华为总算收到一笔货款了,公司高层研究这笔钱怎么用。孙亚芳提议先发放员工工资,任正非当即同意。因为他认为,第一件事情,就是企业先要活下去!
到年左右的时候,华为员工随着年资与绩效增长,分红和奖金的比例大幅超过工资。这种待遇,不要说在国内,就算在号称重视员工福利的欧美企业都很罕见!但任正非依然只用三个字来解释这样的高福利——“活下去”......
华为的加班工作量,众所周知,很繁重。所以,任正非要尽其所能,给足员工待遇。当年自己年幼时,家中父母每天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养活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人的经历,使他坚持了企业利益共享原则:“要活,大家一起活!”
员工和企业要“一起活”的理念,使他们紧紧结成一体,这样自然就会其利断金了!
2
在一以贯之“活下去”的理念下,华为野蛮生长,飞速壮大。到现在,华为这个国内通信行业公认的一哥,有没有自我膨胀、自封霸主,从而走进了“强则霸”、“大则傲”的历史性陷阱了呢?
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任正非的一段话点醒了大家:
我们可以强大到不能再强大,但是,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我们还能维持下去吗?——显然不能。我们为什么要打倒别人,称霸世界?想要把别人消灭、独霸世界的成吉思汗和希特勒,最后都灭亡了。华为如果想独霸世界,最终也要灭亡的。我们不要做“神秘的黑寡妇”,我们既要和强者有竞争,也要和他们有合作。
一方面,任正非明确表示:全体华为员工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华为还担不起世界领袖的担子,“要明白我们不是万能的”。另一方面,华为员工遍布世界,每天我们的头顶上空,至少有个华为人在飞——他们在努力拼搏,连接全世界!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搏的?
在智利9级大地震中,华为员工失联,在被找到后,他们依然去地震中心维护设备;
在利比亚战争后的撤侨行动中,任正非一声令下:“不准撤,网络瘫了,死人更多!”
在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很多人开始撤走时,华为人情绪稳定,背着工具背包,逆难民而行!仅在一天之内,他们就协助客户抢通了多个基站。客服极为惊讶:“别家公司的人都跑掉了,你们为什么还在这里?”华为人说:“只要客户在,我们就一定在......反正我们都是亲身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
此外,在西伯利亚,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米以上的珠峰,零下40摄氏度的北极、南极,穷苦的非洲大地,巴黎、伦敦、悉尼等地,都有华为的基站在提供服务......
我懂了。
原来华为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看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想崛起,要想赚钱,一定要浮夸不要,思考不断;牛皮少吹,事情多做。
其实华为早在10年前,它的一名具有十年工龄、绩效优良的主管,就已经能配股配到40万股,撇开工资、奖金,他光是一年的股利就要万,远超很多同类外企的高级经理人了。这,可还是10年前......
什么叫闷声大发财?这就叫闷声大发财——低调发大财!做事情做到这个程度,也该发了。
3
对任正非和华为来说,一种永不消失的危机感,永远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标配,无论是在起步时,还是发展壮大时,一贯如此。
在华为早期时,房地产大旺,有人想拉任正非入伙炒房。但他拒绝了这种快速发财的方式。拒绝是要代价的。电信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残酷,不发展就是死亡,没有中间道路。任正非咬紧牙关坚持,不得已时,甚至向大企业贷款,利息高达20-30%!
那年在深意工业大厦五楼,任正非召开全公司员工动员大会,号召大家发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决不后退、低头。他甚至带领大家唱军歌,鼓舞士气。唱完,他站在五楼会议室的窗边,语气悲壮,对身边的管理人员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年底,在深圳蛇口的一个小礼堂里,华为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会议开始后,任正非刚说完一句“我们活下来了”就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公司越来越壮大后,任正非却有了另一层担心——担心饱狼太多了,会渐渐沉淀下来,动力不够,他要时不时地进行变革,用饿狼来代替饱狼;当国内市场差不多已经饱和了之后,再大力开拓早已布局好了的海外市场;在年华为进入世界通信设备商前五强时,他依然保持着危机感,他说要向强者学习,尊重他们的市场领导地位。
他说:“我们仅仅是比其他公司对这个竞争残酷性认识早了一点点,所以才幸免于难。”
他在前期不断依赖于美国供货的同时,斥巨资研发自己的产品。就是华为抢占的一个制高点。在美国禁令发出的第二天凌晨,华为旗下的半导体公司海思的总裁何庭波,发表了一封内部信,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她宣布,之前为公司的生存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为华为的正常业务保驾护航!
可以说,任正非是中国最有资格谈论成功学的企业家了,但他一次都没谈过。他想的最多的是失败,确切地说,是如何避免失败。
他说过:“战胜恐惧,战胜不安全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
然也!
所以,我们不能呆在舒适区内饱食多日后,就不再学习,不再更新,不再前进。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一个铁的生存法则就是:不进则退,不生则死!
任正非的危机感,促使了华为的不断裂变、升级、强大!
结语:
其实,华为的兴起与强大,固然有其本身埋头苦干的“床垫文化”、“加班文化”等因素,但其领导人内在的危机意识和企业独特的利益分配机制,才是它不断得以升级换代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主和普通创业者一样,一旦过于贪心,得到好处只想自己独占,不愿意给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同时又想着扫清所有竞争对手,那么它必将内外树敌,四面楚歌。
放眼世界,多少企业在起始之初,大家同心同德,生气勃勃,走向了辉煌,等到企业上市之后,公司开始动荡,“暴富”起来的个人要么不思进取,要么自立山头,转挖公司墙角。这时候的公司往往就离垮台就不远了。这还真应了《左传·庄公十一年》里的一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但华为不是。
林超华著的《声名显赫又沉默如迷——任正非传》这本书,详细解读了43岁的任正非在跌到人生谷底之时,如何白手起家,带领自己的团队,南征北战,纵横海外,把一个山寨公司打造成了震惊世界的科技帝国!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如果你想知道,任正非怎样在中年被骗、离婚丢职的人生低谷,成功绝地反击、翻身逆袭,你一定要读一下林超华的这本《任正非传》。他告诉了你,这个一度为了生存,连卖墓碑生意都想做的皮包公司华为,是如何一路发展到成为国内通信行业领头羊,并且在海外不断攻城略地,震慑国际市场的。
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从一匹“土狼”,发展成一个世界电信设备巨头。它的成长心路,对于渴望在人生路上绝地反击的你,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参照!
一个企业,从穷得不惜借高利贷,到跃升为业界领头羊——《任正非传》中呈现出来的这种传奇经历,一定会传递给你——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更多关于财富密码的启示!
点击下面横条,可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