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的后劲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年7月7日上午,小鹏汽车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每股公开发行价.00港元,总发行万股,开盘后最高市值达到亿港元,顺利成为港股市场的智能电动车第一股。

此时,距离小鹏汽车年8月27日在纽交所上市还不足一年的时间,正在智能电动车市场中奋力厮杀的小鹏,再次获得一批弹药。

年,智能电动车市场风起云涌,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残酷,预计年将会是智能电动车产业决战全面打响的关键一年。小鹏在香港上市无疑为下一阶段的冲锋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就在两天后的7月9日,小鹏G3的中期改款车型G3i即将上市。一轮又一轮的攻势预示着小鹏接下来的勃勃雄心。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在上市发布活动上说:“未来5年,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重要。”

这场智能电动车市场地位的争夺赛,一刻都不敢、也不能停歇......

年上半年的汽车行业并不平静,在疫情的笼罩之下,全球芯片短缺,供应链危机四伏,整个行业进入了一段特殊时期。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智能汽车的滚滚浪潮呼啸而来。

小米、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纵身入局,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这一时期更是愈战愈勇,销量不断创出新高,地位逐渐难以撼动。

刚刚公布的6月销量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单月交付台,环比增长15%,相比去年同期的台,同比增长%。其中,小鹏P7新车交付量达到辆,环比增长25%,创下了新的销量纪录,P7的累计销量也由此突破辆,这无疑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整个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总销量辆,是去年同期的5.6倍,并且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交付量,居造车新势力销量榜的第二名。

小鹏目前在售的两款车型为G3和P7,P7自去年5月份开始交付以来,已经成长为小鹏汽车的主力车型。然而,这款车在上市之初并不被完全看好,很多人都对P7的销量感到担忧。

其中一个可能会制约其销量的原因是,P7是一台纯电动轿跑,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几乎没有哪个轿跑车型在市场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小鹏这次碰了一块硬骨头。

更为致命的是,P7的直接竞争对手是特斯拉国产Model3。

彼时,特斯拉来势汹汹,对中国庞大的电动车市场早已势在必得,马斯克预计未来每年将有50万辆的电动车以上海工厂为起点,开往中国的大街小巷。

年1月,特斯拉开始大规模交付国产Model3的标准续航版。年1-4月,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的市占率达到11.44%。

年5月1日,特斯拉宣布Model3基础续航升级版的起售价从32.38万元降至29.18万元,使其满足新的补贴政策,补贴后售价为27.万元。

5月20日,原本定于6月份开始交付的国产Model3长续航版提前交付,该车型补贴后售价,元,续航里程可达到公里。长续航版的出现让中国消费者为之疯狂。据说特斯拉24小时内就收到了超过2万张订单,预订系统一度崩溃。

到了5月份,Model3的销量直接冲上了辆。

小鹏P7的交付时间基本上和长续航版Model3同步,P7定位中型纯电动轿车,指导价为22.99-34.99万元。毫无疑问,这款车的直接竞争目标,就是特斯拉Model3。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所有人都为P7捏一把汗。虽然无论从颜值还是实力上来看,P7已经完全具备了和Model3一较高下的资本。

然而,小鹏最缺乏的是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一个本土的初创汽车公司和已经名震全球的明星车企以及马斯克这位全球顶流之间的这场PK,仿佛是手指和大腿之间的较量。

正是在这样残酷的竞争格局下,短短一年之后,小鹏P7在今年五月的销量达到了国产Model3月销量的40%,并且在1-5月的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榜中跻身前十。

要知道,这些购买P7的绝大部分用户必定曾在特斯拉和小鹏之间反复仔细考量,而最终让他们放弃特斯拉Model3强大的品牌光环,去选择一家新兴本土品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时间拉回到年12月12日,小鹏的第一款车G3正式上市,在这场发布会的演讲中,何小鹏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智能”。为了证明G3的智能化水平,何小鹏甚至当场演示了自动泊车,夏珩则是用G3智能系统搭载的K歌软件献唱一曲,两人还一起在车上玩了一局超级玛丽。在众多汽车行业的新车发布会中,这样热闹的场面实属罕见。

当时,大声宣扬智能的车企并不像今天这么多,智能汽车在很多人眼里仅仅是车企营销的噱头,华而不实。这其中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几乎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智能汽车是什么样的,就如同从未用过智能手机,会认为功能机已经足够强大了。手机有拍照功能?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彼时的小鹏汽车正是在这样源源不断的质疑声中率先一步把智能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而要真正的、坚定不移的把这个标签贴牢,并不容易。

从创立之初,小鹏汽车就将智能作为和市场上所有产品形成差异化的武器,更是其攻占市场的杀手锏。它所面对的竞争者,不仅是电动车,更是成熟而庞大的燃油车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差异化”,小鹏汽车深知自己掌握汽车“灵魂”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走上了软硬件一体的全栈自研道路。

截至年3月31日,小鹏汽车已经拥有了接近人的自动驾驶团队和超过人的智能操作系统团队,这可以说是国内所有车企内部规模顶尖的“智能化团队”。

小鹏汽车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该季度研发费用为5.亿元,比年同期的3.亿元增长72.2%,比年第四季度的4.6亿元增长16.3%。据悉,截至一季度末,小鹏汽车研发团队约占员工总数的40%。

而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研发投入方面,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翻倍。

这些付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了它独特的价值,正构建起小鹏汽车日益坚固的护城河。

整个年,小鹏汽车累计OTA升级次数达到19次,新增优化功能累计次数达到89次。

检验一个产品是否真正智能的标准并不是发布会上天花乱坠的功能介绍和炫酷地展示,而是用户是否乐于反复使用这些功能。特别是辅助驾驶,很多车企都标榜其拥有这些功能,但用户甚至根本不敢放心使用。而小鹏汽车却用数据证明了一切。

年的数据显示,在智能座舱方面,在小鹏汽车用户中,几乎所有用户都使用了导航和语音交互功能。平均每人每天唤醒语音助手小P的次数为7.3次。此外,小鹏汽车在年10月24日推出了全语音车载系统,实现了车内所有功能均可以通过语音控制。

在自动泊车方面,小鹏汽车用户使用率为76.87%,平均泊入时间为32.6秒。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小鹏汽车ACC自适应巡航功能的年度使用率为78.95%,每车每天平均行驶公里数达到24.3公里;LCC车道居中保持功能年度使用率达到44.28%,每车每天行驶公里数为21.8公里。

基于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一次次地稳步迭代,进入到年,小鹏汽车开始在自动泊车和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全面发力。

年1月19日,小鹏P7发布重大OTA升级,XmartOS版本号为2.5.0,此次升级覆盖自动辅助驾驶、全场景语音、音乐座舱、应用生态以及用户习惯设置等多个模块,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将其第一个导航辅助驾驶产品——NGP在线推送给所有车主。

该功能实现了高速路场景的NGP,可辅助用户实现自动变道超越慢车、自动选择最优车道、自动限速调节、自动进出匝道、自动切换高速公路、变道自动紧急避让、交通锥桶识别/避让、大货车规避、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辆避让等。

看到这么多功能的罗列,人们可能并没有太多感觉,而在年3月19日,小鹏汽车做出一项“惊人之举”,邀请了各行各业总计位嘉宾参加了一场由广州到北京、总计超过公里的“自动驾驶远征”,亲自见证小鹏NGP的实力。

最终,小鹏P7顺利地完成了挑战。数据显示,这次活动中,P7平均单车NGP行驶总里程为公里;平均每百公里接管的次数为0.71次;变道超车成功率为94.41%,出/入高速匝道成功率为92.76%,隧道通过成功率为94.95%。

而在与特斯拉Model3的对比测试中,小鹏P7在百公里接管次数、变道超车成功率、进出匝道成功率、隧道通行成功率等几个核心指标上均完胜特斯拉。

这次的挑战用事实证明,在自动驾驶领域,虽然特斯拉有着强大的先发优势,但没有采用高精地图,仅仅依赖摄像头作为主要感知单元的特斯拉在中国的驾驶场景中显得力不从心。

与之相比,小鹏汽车采用的是感知融合和定位融合技术路线,针对中国本土驾驶场景和驾驶习惯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小鹏P7的NGP最终也获得了用户在行动上的认可。

6月3日,小鹏汽车宣布,自1月26日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测试版)开放以来,至5月31日共计天,用户累计使用里程已突破万公里。

6月16日,小鹏P7迎来了又一次OTA升级,对应XmartOS版本号为2.6.0,其中一个重磅功能就是——VPA停车场记忆泊车(测试版)。

小鹏汽车介绍,这是“首个可量产且不依赖于停车场改造的‘最后一公里’泊车功能”。具体是指,在不依赖停车场改造而是完全依靠车辆本身的感知、决策能力,在无GPS信号覆盖、无支持性基础设施加持的地下停车场,实现“最后1公里”的自动辅助泊车。

该功能可以按照用户设定的路线,辅助驾驶员将车辆从设定路线的起点开往设定路线的终点,期间车辆可以自动转弯、会车、绕行、避让行人和其他车辆,并泊入终点附近已被系统记忆的车位。

中国用户在停车场泊车难的痛点被小鹏汽车牢牢抓住,目前恐怕提到自动泊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小鹏汽车。

没用过这一功能的人可能会质疑,自动泊车“真香”吗?小鹏汽车在5月份月度智能报告中透露,5月小鹏汽车自动泊车功能共为用户成功泊车超过26.7万次。

自动驾驶,这一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正面临来自中国本土新兴品牌的强有力的挑战。至少目前,它已经不再成为消费者选择特斯拉的核心因素。

而在智能座舱体验方面,特斯拉早已不是本土品牌的对手,这一点已经不必赘述。

小鹏汽车通过本地化的自动驾驶能力、领先的自动泊车技术以及独特的智能座舱与原本在一条赛道上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形成了强烈的差异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已经将众多对手甩在身后。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此时并不是小鹏汽车的巅峰时刻,随着改款车型G3i和新车型P5的交付,小鹏汽车下半年的进攻势头将会更加猛烈。

P5是小鹏汽车带给竞争对手的又一记重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将成为全球第一款量产的带有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

P5的自动驾驶硬件配置和P7基本相同,但新增两个激光雷达,在它们的加持下,P5的自动驾驶系统从XPILOT3.0升级到了3.5,在此前的“高速NGP”基础上,增加了“城市NGP”的功能,同时也将成为全球首款具备城市NGP功能的智能汽车。

目前P5城市NGP的限定范围包括与高速连接的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并且需要有高精地图覆盖。实现的辅助驾驶功能为红绿灯路口通行,如红绿灯识别、直行、右转及无保护的左转等;在城市路况下的超车;定制化跟车;以及根据道路状况进行的自动限速调节。

随着激光雷达的加入,P5的自动泊车能力也将随之升级。P5将在泊车时的会车、绕行、避让行人等场景上将更加游刃有余。

在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共32个传感器以及1套高精定位单元(GNSS导航系统+IMU惯性测量单元)的武装之下,P5具备了对环境进行视觉+雷达的°双重融合感知能力。对行人、静态障碍物、小物体的检测能力全面提升,覆盖更多黑夜、弱光、逆光、隧道明暗交替等疑难场景,提升安全冗余,更适合中国复杂路况。

这套强大的硬件系统也完胜了特斯拉Model3的自动驾驶装备,使得P5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

小鹏汽车副总裁吴新宙已经放出豪言,小鹏自动驾驶的目标永远是成为全球第一。

如今,人们已经不会再去质疑这句话。从G3到P7再到P5,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其更远的目标靠近——在年之前实现局部的全自动驾驶能力。

P5另一个激动人心的方面是智能座舱的全面进化,在P7音乐智能座舱的基础上,小鹏希望将P5打造成一个23小时的智能第三空间,也就是除了上厕所、洗澡、运动等需求外,在其他方面的需求,这辆车将都可以实现,包括满足用户的睡眠、娱乐、户外、生活等场景需求。

以睡眠场景为例,P5可以实现一键或语音控制座椅放平、关闭天幕、空调温度调整、开启助眠音乐等功能,放平后的座椅还可以铺上充气床垫,简直是上班族的午休福音。

此外,P5还配备了极米车载定制超清投影仪,配合45寸的幕布,可以在车里打游戏、看电影,使P5变成了一个私人的娱乐空间。

这一切仿佛是未来世界的场景,而P5在智能空间方面的探索,使我们意识到未来已经来到眼前。

当然,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必须拥有更高级别的硬件系统。小鹏P5首次搭载了高通骁龙SA8P车规级芯片,算力较上一代增强3倍以上,配合GB存储空间、12GB运存,将使得人机交互体验更为流畅。

P5发布之后,人们拿它和Model3对比的热情似乎没那么高了,更少了一份P5会被Model3碾压的担忧,中国的消费者将会在他们严苛评判后用真金白银为有实力的产品投票。

小鹏汽车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年推出一款基于P7相同平台的SUV,配备高级自动驾驶系统和激光雷达,新车型可支持XPILOT4.0,并于年开始在全新的武汉工厂进行生产。

这家造车新势力显然已经在电动汽车市场残酷的厮杀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成长节奏。

当我们复盘当前本土头部的几家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就会发现这些产品都不是一辆普通的电动车,而是真正具有差异化、有独特品牌调性的产品。

理想汽车定位豪华大中型SUV,专门解决二胎家庭的用车难题和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蔚来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成功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小鹏则是坚定不移地打智能化这张牌,让智能汽车理念深入人心。

他们都在嘲讽声中坚持住了初心并把握住自己的节奏,最终获得了用户和资本的认可。

从被质疑到被承认,小鹏汽车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而这在小鹏这家企业以及整个智能电动车的发展轨迹中,只是最初的一段路程。

年,是群雄并起的一年:百度公司正式宣布进军乘用车制造领域,和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小米集团宣布进军汽车产业,雷军亲自兼任汽车业务CEO,并将在未来10年投入亿美元造车;苹果动作频频,逐步进入到生产准备阶段。

科技公司已经纷纷挤入智能汽车的赛道,将成为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当他们发力的时候,这场争夺赛将无比残酷。而这个时间,将会发生在—年。

小鹏汽车已经选对了赛道,并具备先发优势,时间成为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的致命要素,因为智能汽车如同互联网产品一样,需要强大的规模效应,需要积累海量数据形成自己的护城河,第一名将会和二三名拉开巨大的差距。

何小鹏也在采访中指出,智能电动车的头部聚拢效应会很明显,软件的聚拢效应非常强。

所以,留给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的时间正在越来越紧张,他们必须要在科技巨头发力之前把握现在的有利地位,全力以赴地卖车,实现规模优势。

这也是小鹏汽车选择在香港上市的重要原因,接下来,蔚来、理想也将陆续登陆港股市场,他们需要更充足的资金开疆扩土,投入到研发、销售服务网络建设以及为接下来在国际市场厮杀做必要的准备。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接下来的2年里,小鹏将加速整个技术和商业化的投入,快速增长。

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到年,在智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以上,而在一些细分市场,份额要远远大于10%。

如今看来,这并不算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经过小鹏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持续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会是一家后劲十足的企业。

祝福小鹏。

建约车评只做有价值的汽车科技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92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